华人网

华人网 华人网 海内华人 新闻 查看内容

北大教授:中央抽查官员个人事项今年无实质进展

2013-12-30 08:55| 发布者: 华人网| 查看: 2736| 评论: 0

摘要: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通知》明确,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根据 ...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

《通知》明确,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或者调离岗位、免职等处理。凡不如实填报或隐瞒不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今年起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目前,对于抽查核实的范围、方法、结果运用等方面,还没有具体规定。但浙江武义县、江苏金湖县等地已经启动抽查核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形成了诸多富有特色的做法。

综合新华社、《东方早报》报道

怎么核实谈话走访、开发比对系统,与其他考核资料印证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已有广州、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新疆等地已经启动或表示将要启动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抽查核实工作。

启动依据是2010年发布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下称《规定》),该规定明确了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领导干部的范围、报告事项内容、不按规定报告的处理措施等内容,也提出“可以对有关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今年8月,浙江武义县纪委首次抽查核实“县管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了37名领导班子成员,其中11人在核查前补报了此前漏报事项。漏报最多的3人均为党政正职。武义县纪委通过向有关部门查询、与相关人员谈话和实地走访调查核实了这些信息。浙江玉环县也同样采取了这一方式。

截至今年10月,江苏金湖县800多名科级干部报告了个人事项,该县纪委在抽查过程中,发现信息量大,核查难度也大,为此研发了抽查核实比对系统。今年6月,金湖对72名干部(其中26名为新提拔的科级干部),进行个人事项抽查核实,结果显示,有10名干部未如实报告。此前,2012年,安徽巢湖市委组织部通过将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梳理、汇总和分析,形成《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统计汇总表》,“与干部考察对象报告事项、考察评价、廉政鉴定和群众举报件查核工作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广州、上海、南京等地高调宣称将抽查核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但一年即将过去,目前仍尚未见到其对个人事项抽查、核实情况的公开报道。

怎么处理未如实报告的,提醒其苗头性问题,要求补报写检查

对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的领导干部,该如何处理?《规定》给出了“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免职;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等处罚,这次《通知》强调,凡不如实填报或隐瞒不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事实上,2012年来,一些启动个人事项抽查核实工作的地区,很难见到免职、调整工作岗位,纪律处分的问责。

今年8月,当时的浙江武义县县纪委副书记陈清根说,因为考虑到首次核查,漏报的干部,“只要进行补报,将不予追究”。江苏金湖则对申报不实的干部,也仅是“向县委常委会进行通报”,“约谈,责成其作出深刻的书面检查”。

此外,今年4月,安徽巢湖市委组织部焦霞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发表题为《安徽巢湖市实施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为领导干部做“保健”》的文章,文章称,该市将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汇总后,“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进行谈话提醒,正职领导干部由部领导与其谈话,其他干部由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书记与其谈话,对存在问题进行说明,促其自觉整改”。

该文章最后总结说,2012年度,全市54名处级领导干部和1000多名科级领导都集中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对5名党员干部报告事项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进行了提醒。”

效果如何“并不明显,没有达到制度安排的预期目的”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这几年一直在做,但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制度安排的预期目的。“现在领导干部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时候,愿意报就报,不愿意报就不报,不仅内容打了折扣,还出现了虚假信息或缺斤短两的信息。”辛鸣说。

“目前全国县处级以上干部有几十万,这还不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厅局级干部也有几万人,个人有关事项的报告无疑是庞大的数据,真伪的甄别不容易,也难免会有水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提出,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应当有申报、核查、公示三个环节。“如果只申报而不核查的话,申报就没有多大意义,很多瞒报假报通过核查才能发现。”姜明安说,“可以说,单纯申报只能使这项制度发挥两三成作用,如果申报加核查,则可以发挥50%至60%的作用,再加上公示,就能发挥更大作用。”但一些专家表示,抽查应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全面展开。竹立家提出,“抽检应以省市县三级为主干核心,梯级选择抽样对象,重点是党政一把手,其次是各级党委的常委成员。”还有专家建议,应当把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让监督的范围更大更广,形成的震慑更具威力。

专家观点

制定反腐败法,规定必须公开的核查结果类别

潇湘晨报:这次中组部印发的通知,有什么新意?

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第一,对于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相比以前,现在处理加重了,如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免职,特别是通报批评的公开性、作用性更强。第二,对后备干部人选对象进行重点核查,过去没这么规定,这点肯定是新的。

潇湘晨报:一般情况下,纪检部门会如何对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进行抽查、核实?

姜明安:通过有关部门去查,通过房产登记部门去查房产,如果全国联网就很好查了,也可以通过银行部门去查资产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实地探访、市民举报去查去核实,技术不是问题,但肯定会有很多阻力。

潇湘晨报:目前来看,是否具备了将抽查结果向公众公开的制度条件?

姜明安:现在全部公开压力太大,建议先把报假的、新提拔干部的抽查结果公开,再把省部级干部领导的抽查结果公开。慢慢来,不能一步到位。最理想的办法是制定反腐败法,这样可以对整个反腐败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把零散于各种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整合,并增加现行法律里没有规定的制度,包括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现阶段可以通过制定专项法律来规范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

潇湘晨报:就你的观察来说,这项工作在今年有没有得到实质进展?

姜明安:我是看不出来有什么进展,没有公开哪来进展。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就决定抽查核实并公开,中纪委二中全会也说要查,但试点地区没有公开。

潇湘晨报:目前,抽查核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距官员财产申报公开有多远?

姜明安:如果这个距离算一百公里,那么申报算走20公里,核查算走了50公里,如果全面公开算走了100公里。记者吴静

资料

今年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抽查核实工作进展

2013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

2013年4月,媒体报道,广东、上海等地已经着手进行抽查试点工作,抽查的覆盖比例约为15%~20%。

2013年5月,中央巡视组巡视期间,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

2013年10月,中纪委起草制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材料汇总综合办法》,对汇总综合的主体、内容、时限、成果运用和工作纪律等作出了规范。分析认为,它的出台为下一步抽查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做准备。

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今年起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对拟提拔的部分考察对象、拟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对象和其他需要核查的对象进行重点核查。

据新华社

领导干部须报告哪些个人事项

领导干部

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中县处级副职以上(含县处级副职)的干部。

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相当于县处级副职以上的干部。

大型、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和中型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

报告内容(14项)

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

本人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本人因私出国(境)的情况。

子女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通婚的情况。子女与港澳以及台湾居民通婚的情况。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情况。

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包括配偶、子女在国(境)外从业的情况和职务情况。

配偶、子女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本人的工资及各类奖金、津贴、补贴等。

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房产情况。

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有价证券、股票(包括股权激励)、期货、基金、投资型保险以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情况。

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情况。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的情况。

报告时间

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一次上一年度事项。新任领导干部应当在符合报告条件后30日内报告。

处罚措施

违规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

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资料来源:《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2010年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