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网

华人网 华人网 网摘 聚焦华人 查看内容

“难以退休”的华语学校老校长

2014-5-12 22:04| 发布者: 华人网| 查看: 6432| 评论: 0

摘要: 年近80岁的李辉明已经递交了数次辞呈,想“安享晚年”,都石沉大海。 “他们可能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校长人选。”李辉明如是揣测着。但他的同事却悄悄告诉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学校急剧增加的生源和高速的发展,才是李 ...

年近80岁的李辉明已经递交了数次辞呈,想“安享晚年”,都石沉大海。

“他们可能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校长人选。”李辉明如是揣测着。但他的同事却悄悄告诉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学校急剧增加的生源和高速的发展,才是李辉明请辞难以获批的最主要原因。

李辉明所任职的端华学校始建于20世纪初,目前已是柬埔寨乃至中国境外最大的华语学校。学校由柬埔寨潮州会馆出资设立,起初只是为了教习在柬华人子女使之“不致忘本”,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一股席卷柬埔寨乃至东南亚的华语风潮却为端华学校带了了不少的“生意”。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日渐频繁的双边交流造成了对汉语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多。”李辉明说,进入端华学校的也不再止于华人华侨子弟,越来越多的柬埔寨人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

在如今的柬埔寨,会说上一口汉语不仅是时髦和身份的象征,由于中资企业的大量进驻,熟悉汉语更能给当地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柬埔寨西努哈克港经济特区,当地女孩阿努告诉记者,由于能说中文,她和她的同伴们早已在临近的中资企业做上了中层,并且领着高于普通人一倍甚至数倍的月薪。而这一现象,在柬埔寨乃至东盟多国早已蔚然成风。

“现在很多柬埔寨很多华文学校,有些学费很高还是有人上。尽管这样,很多企业还是招不够人。”当地一位华人告诉记者。

“汉语热”的背后,不仅有提薪等现实利益的驱动,亦有东盟诸国华人在当地的正面影响。越南国家大学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院副教授阮增毅告诉记者:“越南华族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并且能够保持紧密团结。他们从不给政府增添负担,而且热心公益事业,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尊重。”

事实上,华语影响层面远不止于“黎民百姓”,一些东盟的政要也被“裹挟”其间。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时不时以中文纠正翻译,让翻译坦言“压力山大”。采访结束,宋沙瓦用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他的中文“完全是在老挝自学的”,其对汉语的偏爱,溢于言表。

“看到汉语在国外那么受欢迎,我们很感欣慰。”李辉明说,这代表着祖籍国中国的繁荣富强,让作为一个柬埔寨第二代华人的他“倍感振奋和自豪”。

但让李辉明忧心的是,相比于学员的充足,华语教师力量的不足,已经日益成为东南亚华语教育的一个瓶颈。他所在的端华学校已经从中国内地招来了一些专业教师,但相较于生源的不断扩大,教师力量仍是杯水车薪。

“我们的资金其实不缺,就是缺老师。”李辉明说,“包括柬埔寨在内的很多东盟国家目前都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机会很多,很多年轻人宁愿做生意也不愿当老师,这是我们目前华文教育遇到的最大、也是最头疼的问题。”(石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