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 昨天,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本市正在规划在地下修建东西两条蓄滞廊道,将众多支流的洪水提前蓄滞,以减轻中心区排涝压力。 在北京市中心城防洪排涝格局图中,记者发现除了“西蓄东排南北分洪”这个总体格局之外,还分别以清河、南旱河为起点,由北向南,将途经的沟、河、渠相连,形成了两条廊道。对此,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这就是在规划中的东西两条排蓄廊道。其起因就是针对7·21大水,借鉴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等地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中心城防洪排涝能力。据悉,这两条廊道总长约100公里,蓄滞能力可达800万立方米,通过管径10米的管线在30米至40米的地下,形成新的水流通道,减轻中心城区的防洪压力。 据悉,西部排蓄廊道起自南旱河、西郊砂石坑,终至永定河,连通西蓄工程、凉水河支流与永定河;东部蓄滞廊道起自清河,终至凉水河,连通坝河、亮马河、通惠河、肖太后河等河道及朝阳公园等湖泊绿地。 >>探访 确保百年一遇洪水不进城
本市西高东低,怎样确保西部在洪水来时不进城?昨日,记者来到作为“西蓄”中重要一环的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现场。市水务局表示,西郊砂石坑在今年汛期就可开始承担起蓄滞洪水的重任,蓄滞能力可达470万方。最终西部总蓄滞水量可达1000多万方,对于百年一遇以下洪水,确保不进城。 市水务局表示,通过多年建设,东排、南北分洪已经比较完备,而西蓄则显得有些欠缺。昨天,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的工地,渣土正在清运,暗涵正在挖掘。中心的一个大坑里还蓄着上次降雨中的雨水。市水务局副巡视员张世清介绍说,该工程要求百年一遇降雨所产生的700万方洪水全部就地蓄滞,不得入城。该工程启用后,永引渠内洪水将由节制闸拦截,不让其入城,而转向砂石坑。 |
华人资讯网
Copyright © 2014-2024 chines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