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0日,江西南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例90岁新冠肺炎患者刘某被成功治愈出院,这是江西省治愈患者中最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救治那些患病的“一老一小”?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李京泽 郭超凯)新冠疫情持续一月有余,从98岁的老人到出生仅1天6小时的幼儿,确诊病例的年龄越接近人类寿命的两端,越是引人牵挂。疫情之下,整个社会对“一老一小”的关照也化为了对两者更精准的治疗和更具爱心的守护。 老人:需标本兼顾 所有人群对新冠病毒均易感,但老年人更易发展成重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2月18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最高,其中,80岁及以上人群里,死亡率已达14.8%。 新冠病毒的侵袭对本身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们的多重病症更是给医护人员救治出了一道难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姜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复杂的情况亦有简单的道理,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她进一步解释,用“标”指代新冠病毒,“本”则为基础病,就老年患者而言,重症就是“急”,轻症就是“缓”。 对于轻症患者,抗病毒和基础病治疗需同步,用药更需谨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指出,治疗新冠肺炎用药和老年慢性病的药可能相互作用,一种药干涉另一种药的代谢途径,会导致后者浓度变化,药效减退。因此,他强调要详细研究药物之间的作用。 对于重症患者,姜敏认为,在急救过程中也要关注既往病史,避免进一步损坏身体其它脏器。 除基础病外,自身免疫力较低也增加了老年人治愈的难度,梁廷波说,这需要针对每个老年人制订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 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人” 截至目前,全国还没有9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新冠病毒,多数儿童感染后症状较轻。虽然该年龄段整体治愈情况向好,但专家指出,新冠肺炎儿童病例的救治与成人不同,不能将其视为“缩小版的成人”。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龚四堂向媒体介绍,儿童疾病谱和感染、发病情况也与成人不同,北京某呼吸内科专家也验证了此说法,他以发病症状举例表示,儿童患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龚四堂坦言,目前儿童病例的抗病毒治疗基本没有用特殊的药物,因为儿科用药相对成人来说更谨慎。他认为,在24小时全天候监测的情况下,尽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 具体到新生儿治疗,他建议主要以营养干预、照料和监测为主,保障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中药、喷雾剂的治疗对于新生儿来说不太合适,也没有太大必要。 近日,他牵头编写了广东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第一版)》(以下简称《共识》),对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型标准、治疗方案、出院标准和定期随访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共识》在诊断标准中特别强调了流行病学史,“如果能够明确排除流行病学史的,将优先考虑其他病原感染。”专家组解释这一点的考量在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中常见病毒性肺炎,其症状与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发热、咳嗽等症状类似,如果纳入疑似病例,会对儿科收治造成压力。 放眼全国,对小患者的特殊救治已成为各地的共识。湖南省卫健委2月7日发布了《湖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湖北省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发布了《湖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建议》;江苏省也发布了《江苏省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专家建议》。 截至2月26日24时,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3200例,在这些出院的好消息中“一老一小”的治愈更让人欣慰。探索他们的治疗经历,会发现他们无不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特殊关爱。他们为老人成立了医疗小组,给予儿女般的照料,为儿童轮流值班,给予父母般的关怀,在这场艰苦的战“疫”中做到了对“一老一小”的全天候守护。(完) 【编辑:孙静波】 |
华人资讯网
Copyright © 2014-2024 chines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