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如期开幕。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3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参展商超过1300家,居各国之首。然而,展会首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让部分中国展商的参展体验急转直下——约200人在食用由当地中餐馆“兄弟烤吧”提供的盒饭后,出现严重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有人一晚腹泻达40次,甚至出现便血、脱水送医的情况。 餐食由展会地接方统一采购安排,每份盒饭售价20欧元,约合人民币164元,远高于德国普通餐食价格。这一价格本应对应更高品质的服务,却换来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涉事餐馆“兄弟烤吧”在11月19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道歉声明,称事故原因为“肉品未完全煮熟”,但未提及任何赔偿或后续整改措施。多名受害者表示,食用时已察觉肉品有酸臭异味,质疑“未煮透”仅为托词,真实原因可能涉及食材变质或加工环境恶劣。 德国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已迅速介入调查。根据德国法律,若企业被证实因重大过失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将面临至少100万欧元罚款,最高可达300万欧元以上,同时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负责人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10年监禁。此次事件不仅关乎个体健康,更暴露出跨国展会后勤服务中的系统性风险。 德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以“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管控著称。所有餐饮企业必须依法注册并取得经营许可,严格遵守《德国食品与日用品法》及欧盟统一标准。食材采购需保留完整凭证,确保可追溯;加工过程必须彻底加热,尤其是肉类,禁止使用未完全解冻的冷冻肉直接烹煮;运输与储存需保持冷链或热链,防止细菌滋生。杜塞尔多夫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卫生部门每年对辖区内餐饮单位进行高频次突击检查,2023年全德抽查超10万次,覆盖95%以上食品生产经营者。 然而,即便制度严密,漏洞依然存在。此次“兄弟烤吧”虽声称食材采购正规,却在最关键的加工环节失守。有受害者描述,盒饭中的肉块“外熟里冰”,明显未充分解冻便下锅,导致中心温度不足,无法杀灭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这不仅违反德国基本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也反映出企业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障之间的失衡。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尚无公开信息证实该餐馆在德国的注册资质与过往合规记录,中国境内同名企业均已被列为经营异常,虽无证据表明存在关联,但“品牌借用”或“临时挂靠”的可能性难以排除。 展会主办方与地接服务方的采购决策也值得反思。164元的高价盒饭本应代表高标准服务,但实际体验却严重不符。这提示我们,在大型国际活动中,主办方对供餐商的筛选不应仅基于报价或便利性,而应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审核机制,包括现场考察、卫生评级查验和应急响应预案。此次事件中,地接方未能履行基本的尽职调查义务,将数百名参展商置于风险之中。 对普通参展者而言,此次事件是一次沉痛的健康教训,也是一堂现实的跨国权益维护课。在异国遭遇食品安全事故,维权路径复杂,语言障碍、法律差异、时间成本都构成挑战。目前,部分受害者正尝试通过集体投诉、联系中国驻德使领馆及展会主办方施压,争取医疗补偿与公开道歉。但德国法律程序严谨,赔偿进程可能漫长。未来类似活动中,中国参展企业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优先选择有资质、可追溯的餐饮服务,必要时自行安排饮食保障。 展望后续,德国监管机构的调查结果将成为关键。若证实“兄弟烤吧”存在系统性违规,其将面临毁灭性处罚,甚至永久退出餐饮行业。同时,这一事件可能促使展会主办方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管理标准,推动建立更透明、可审计的跨国供餐认证机制。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也是一次警示:走出国门参展,不仅要展示产品实力,也要警惕后勤服务中的“隐形陷阱”。在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安全无小事,一次盒饭事故,影响的不只是肠胃,更是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形象与信任基础。 |
华人资讯网
Copyright © 2014-2025 chines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