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网

华人网 华人网 海内华人 新闻 查看内容

报告称广东备战全运会投资超5亿 成绩不容乐观

2013-9-25 00:17| 发布者: 华人网| 查看: 2850| 评论: 0

摘要: 省政协发布调研报告称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备战全运会,广东投资超5亿南方日报讯 在近日闭幕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广东位列金牌榜第三。昨日,省政协向南方日报独家披露“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调研报告”,称 ...

省政协发布调研报告称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备战全运会,广东投资超5亿

南方日报讯 在近日闭幕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广东位列金牌榜第三。昨日,省政协向南方日报独家披露“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调研报告”,称“十二运”备战周期,广东投入专项经费超5亿元,传统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前不久,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组成以省政协副主席刘日知为顾问的调研组,对我省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情况展开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问题 投入连年增加成绩却没相应增长

对策 激发社会主体  组建体育俱乐部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的竞技体育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12次全国会中,我省成绩均位列全国前5名,4次取得金牌和总分第一名。但是,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弊端也不断凸显,投入产出不平衡,省体育局副局长甘焯雄说:“竞技体育发展遇到了瓶颈。”

报告显示,现有的竞技体育体系战线太长,省体育局下设6大训练中心40个项目,一线运动队55支,教练员243名,正式运动员1437名。按照备战全运会每4年为一个周期来计算,除正常财政经费之外,每个周期省体育局还要投入专项经费。但投入连年增加,成绩却没有相应增长,2001年全国九运会,金牌和总分广东拿了全国第一,投入专项经费不到1亿元;今年的十二运备战周期,投入专项经费超过5亿元,但在全运会上的成绩不容乐观。

报告显示,目前竞技体育社会参与度较低,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各项事务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政府既是办体育的主体,又是管体育的主体,身兼“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管办合一的管理模式,抑制了社会办体育的热情,不利于调动社会机构办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积极性。

对策:建议省政府近期内调研并出台支持发展的政策法规,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组建各种类型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发动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问题  90%家长不愿送孩子到体校参加训练

对策  发展群众体育  从中寻找好苗子

后备人才培养举步维艰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四级训练体制:学校体育→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从校园里面发现苗子,选拔到业余体校进行专业训练,然后人才一级级往上输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不断萎缩,可供选拔的苗子越来越少;同时,业余体校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以前体校是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优秀人才可进入国家队,对农村学生还意味着户口农转非。

报告称,现在的体校毕业生,除少数被上一级专业队选上,其余的要自己找出路,由于体校学生文化学习上的相对欠缺,就业竞争力不强,参加体育训练不再是谋生的手段。

省体育局曾做过一次关于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业余体校参加训练,但80%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参加业余体育锻炼;去年组织的一次全省体操冬训,结果最终合格的学生只有10名。省、市专业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策:省政协认为,群众体育发展为竞技体育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大量的新苗子、好苗子,都是在群众体育中发现、成长的。建议大力发展我省有较好群众基础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群众体育,以这些群众乐于参加的活动为载体推进全民健身,同时为竞技体育选拔人才,改变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两张皮”的状况,促进竞技体育的转型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