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网
标题:
去了一趟英国才发现:在英国人眼里,亚洲面孔原来是这个待遇!
[打印本页]
作者:
singbird
时间:
2025-10-13 19:20
标题:
去了一趟英国才发现:在英国人眼里,亚洲面孔原来是这个待遇!
去了一趟英国才发现:在英国人眼里,亚洲面孔原来是这个待遇!
无数人把英国列为此生必去的留学和旅游清单,但为什么很多亚洲面孔的人回来后都沉默了?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那个被誉为"绅士国度"的不列颠——英国,到底对亚洲面孔是什么态度?
谁能想到,六个月的亲身经历,让我彻底看清了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
初到英国:
英国,这个坐落在欧洲西北角的岛国,被誉为"现代文明的发源地"。
不过,别急着把这句话理解得太美好,实际上这里对亚洲面孔的"文明",可能跟你想象中优雅绅士的待遇还真是天壤之别。
2022年,我作为交换生,怀着对"英伦文化"的憧憬,在英国待了整整六个月。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英国这个国家对亚洲面孔的真实态度。
说到底,英国其实是个由四个构成国组成的联合王国,总面积约24.36万平方公里,跟广西省差不多大小,但人口有6700多万,相当于半个广东省的人口密度。这个国家最出名的是它的历史和教育,因为牛津、剑桥就在这个国家境内。
第一次踏足英国,是从北京直飞伦敦希思罗机场,航程大概十一个小时。
说来也怪,出发之前我就在想,这十一个小时能否真的把我送到一个对亚洲人友善的地方。我脑海中的画面是绅士的英国人、优雅的下午茶,就是完全和刻板印象相符的场景。
可果不其然,一出希思罗机场,就有种"哇塞,这儿对亚洲面孔也太另类了吧"的冲击感。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机场出口处,两个牌子举得高高的接机人员映入眼帘,一个写着酒店名,另一个则是满含热情的"Welcome to UK"。一眼看过去拥挤混乱的地铁站里挤满了各色人种,工作人员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疯狂指路,我开始脑子里面充满了疑问,这真的是网上大家羡慕的绅士国度吗?
说实话,我定的那家位于Zone 2的学生公寓,算是中等档次,能派人来接机,实在是意外的惊喜。
我之前去过的很多欧洲国家,那些同等级的住宿连接机服务都是奢望。
从机场到住处的路上,伦敦的街景让人大开眼界。
街上那些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和狭窄的道路,显然跟现代化挂得上钩但也带着陈旧感。
街道上,赶路的、晒太阳的人比比皆是,红绿灯看似被视为参考性设施,自行车、汽车和行人在狭窄的街道上各行其道,整个画面是那种秩序中带着混乱。
这种景象,恐怕国内的二线城市都比这儿现代化。
别忘了,如果你决定来这儿,口罩绝对是必备品,因为很多留学生在英国大街上遭遇过种族歧视性的恶语中伤。
公寓稍事休息后,我出门采购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走在街上,我发现这儿的中国影响力不小,中餐馆、亚洲超市乃至中式按摩店比比皆是,竟然还能随处看到中文标识,这让我有种仿佛还在唐人街的错觉。
除了人,英国的街道上还有不少"邻居"。
慵懒的鸽子们占领着广场享受阳光,松鼠们则在公园里寻觅食物,这些动物对人类丝毫不感畏惧,反而是人们跟它们和谐相处,这画面在英国,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住在英国的日子里,我遇到的最有趣的现象莫过于"微妙的歧视"了。
虽然数据显示华人的收入在英国各族裔中遥遥领先,2018年每小时收入为15.8英镑,高出英国白人30.9%,已经连续6年处于领先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地位的平等。
如果说"有钱就一定受尊重吗?"在英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复杂的答案。
在英国GG2 Leadership Awards评选的2018年最具影响力的亚裔名单中,华裔竟然未进前十,被印巴裔"碾压"。
这不禁让人思考,经济地位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英国人习惯"隐性歧视"?
英国,这个被称为"绅士国度"的神秘地方,确实有几把刷子,让绅士风度也得望而却步。
想象一下,英国人坐在咖啡馆里,一杯拿铁能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悠长的午后,这画面虽然优雅迷人,但别忘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对亚洲面孔的刻板印象。
别看他们喝咖啡的样子挺绅士,实则是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在作祟。
而谈到种族平等,英国这个地方的情况可以用"表面功夫"来形容。
根据英国东亚和东南亚网络的数据,英国针对亚裔的犯罪数量从2019年的343起增加到2020年的596起,几乎翻了一番。
男人们日复一日地在酒吧门口探讨政治,享受着绅士般的悠闲;
而亚洲面孔的人呢?他们则忙于证明自己,在职场上加倍努力,真是社会中的"模范少数族裔"。
中国学生在应对种族微侵犯时,面临个体化归因与内化东方主义的困境,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识别和应对种族歧视。
在她们遭遇不公时,更被教育要"忍耐"和"理解",这种"被沉默"的状态令人深思。
英国是个等级分明的社会,英国社会结构在历史上深受社会阶级的观念影响,即使是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这个观念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仍然存在。
这里的阶级比家谱还复杂,神仙比凡人还多,每个街角都能感受到微妙的优越感和等级秩序,晨雾中混合着历史的厚重感,这氛围虽优雅但也让人感觉一丝压抑。
在这里,亚洲面孔不能在高档场所过于"突出",但白人之间可以自由交流,这在他们看来是文化传统的体现。
看来英国的"绅士风度",还真是有选择性的。
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特别复杂。
中国留学生占据了英国国际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151690名),中国学生支付了英国一些顶尖大学授课型研究生学费收入的约四分之三,但这种经济贡献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社会尊重。
比如有次在商店购物,本来一件衣服标价50英镑,看我是中国人,销售员居然暗示我这是"特别优惠价",不过旁边的印度朋友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被收了55英镑,这价格差异,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在英国消费要有底线!
英国的消费跟欧洲其他国家有几分相似,两者的界限模糊到让你在商场里分不清楚面前的是什么价位。
不过,别急,有个小窍门能帮你轻松分辨:瞅瞅价签上有没有"Special Offer"标志。
这种标志是英国零售的招牌套路,见到了就可以肯定,这儿的商家正在"友善"地宰客。
英国的物价水平确实不低,一瓶普通的苏打水价格在两周内从1英镑上涨到1.55英镑,通胀压力让生活成本不断攀升。
英国的国民消费,Fish and Chips,几乎是他们每餐必备的。
这道菜包括炸鱼、薯条和豌豆泥。
一般还会配上醋和盐一起食用。
要说Fish and Chips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简直堪比咱们的饺子,没它们可真是吃不下饭。
如果你刚刚定居英国且独居,那么房租+市政税+水电这部分显性和隐性成本将占据你生活必要支出的60%。
英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消费陷阱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
你能遇到英国传统下午茶、苏格兰威士忌、威尔士羊肉,还有北爱尔兰的黑布丁。
但在这里消费,有个特别的注意事项:记得砍价。
因为英国商家跟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对亚洲面孔的"财力"有着特殊的"理解"。
英国人对生活负担的感受取决于你的要求,以及你将他们的生活与谁比较。
英国大多数人信奉个人主义,这让他们对消费的选择也大受影响。
别想在这里找到绝对的公平定价,因为一切都是"市场决定的"。
英国商家如果对亚洲顾客收费,一般会收取"国际友人价",这在当地就是合法的,而且还被美化为"文化交流成本"。
而这里的服务质量情况可能让你有点儿不适应。
商店里提供的服务常带着一种令人提不起好感的冷淡,所以最好的选择是直接表明自己的消费预算。
再聊聊英国的社会现象:
华裔英国人或其祖辈都是从以前的英国海外领土(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移民到英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融入了英国社会。
再聊聊其他方面:
1、在英国,社交可不是随便聊天的专利,亚洲面孔们还没学会怎么"合适地"表达观点,就已经被贴上了"沉默寡言"的标签。
想象一下,他们在社交场合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什么?一个"勤奋但无趣"的刻板形象!
这种"社交"说来也怪,这里人认为亚洲人代表着"技术精英但缺乏领导力",真是"精准"的偏见!
2、在英国遭遇种族歧视性恶语中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外出购物被拖拽倒地,走在街头被泼硫酸等类似事件陆续在英国发生,当事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拥有亚裔的面孔。
3、英国的夜生活,绝对不是亚洲面孔的主场。
一到晚上,酒吧里热闹非凡,但亚洲面孔往往被视为"不会玩"的群体。
夏天时,各种音乐节和派对,亚洲人参与度明显偏低,这儿的夜生活文化,对我们来说简直可以用"格格不入"来形容。
4、看新闻,在英国,你很可能以为自己在看BBC的国际频道。
新闻报道里关于亚洲的内容往往带着某种"居高临下"的视角,从经济奇迹到各式各样的"中国威胁论",让你几乎忘了自己还在一个"客观公正"的媒体环境中。
5、英国权威机构种族裔和族裔差异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不同族裔在教育培训、就业、犯罪和健康这四个维度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大部分亚洲游客只接触到伦敦或其他大城市的繁华地区,那儿的多元化跟郊区小镇的单一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富人区里各种族和谐共处,门前还有礼貌的邻居问候,穷人区则可能遭遇更直接的种族偏见。
6、在英国,如果你看到可爱的小孩子向你微笑,别忘了这里的"多元文化"是有条件的。
这里的人对"差异"极为敏感,随便夸赞某个族裔的特点,可不是什么表示友好的举动。
同时,英国的政治正确传统也体现在日常交往中,所以来这里社交的朋友们,记得用词要格外谨慎。
7、中国已成为英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赴英旅游的中国人数量不断增加,旅游偏好和消费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游客更加热衷于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探索多样风土美食并获得具有当地特色的独特体验。
对于热爱文化体验的旅客来说,大英博物馆、白金汉宫等地堪称文化爱好者的天堂。
如果文化不是你的菜,英国的牛津街、摄政街等地,都是值得一逛的购物圣地。
还可以尝试在伦敦眼或泰晤士河游船,感受不一样的城市风光。
8、如果你喜欢历史建筑,巨石阵是不能错过的古迹,作为史前巨石建筑群的代表,这里对历史爱好者具有无法言喻的震撼跟重要性。
英国的消费在北京连顿像样的饭都吃不起!
2023年英国全职员工的平均月薪大约为2500英镑到3000英镑之间,但你得知道汇率换算后的数字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
据统计,95%的英国人月收入在4000镑左右,折合人民币约36165元。部分人月收入在2000-3000镑之间,折合人民币17767-26650。
出租车司机月薪大约2000到2500英镑,技术工人差不多2800英镑。
但你得知道,在英国,这点钱可能连在伦敦市中心租个单间都够呛。
根据最新规定,英国政府设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年龄在23岁及以上的员工,每小时最低工资为10.42英镑。
一顿像样的饭要20-30英镑,一晚上的住宿在伦敦要100英镑起步,要说消费,很多景点门票都要15-25英镑,最贵的能到40英镑。
这条件放在国内一线城市,估计连星巴克都喝不起几杯;在三线城市,顶多算个周末小奢侈的费用。
写在最后:
如果你从来没踏足过英国,可能真的难以想象,一个如此"文明"的地方,对亚洲面孔的态度怎么那么复杂。
在这里,尊重似乎和肤色挂得上钩。
英国华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往往被表面的数据所掩盖,很多华人仍然面临着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
英国人活得优雅但保守,这点可能让不少追求平等的现代人都觉得有点儿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呢。
英国,一个让你一秒钟明白什么叫"绅士表面功夫"的国家。
旅游出行Tips:
- 提前了解当地的种族歧视投诉渠道,遇到问题及时求助
- 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区域,相对更加安全和包容
- 准备充足的旅游预算,英国消费确实不低
- 学习基本的英式礼仪,有助于减少文化冲突
- 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让个别负面经历影响整个旅程
各位,你们说,英国这个国家对亚洲面孔的态度,怎么样?
欢迎光临 华人网 (https://www.chineseo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